东方白鹳人工招引的中国经验有何国际借鉴意义?
东方白鹳人工招引的中国经验有何国际借鉴意义?
最近,一场关于国际濒危鸟类东方白鹳全球繁衍和保护的中俄线上会议正在筹备,主会场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俄双方的东方白鹳主要保护区将探讨全球东方白鹳的繁衍和保护工作。
作为全球两大东方白鹳的主要繁殖地,中俄双方在东方白鹳的繁殖保护上做法有异有同。
对此,中国东方白鹳人工招引专家朱宝光接受了中新社“东西问”栏目独家专访,他所在的保护区是有“中国东方白鹳之乡”称号的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将分享在东方白鹳繁衍和保护上的做法和经验,为全球东方白鹳种群的恢复和数量的增加,提供中国经验。
全球东方白鹳种群现状如何?
20多年来主要研究东方白鹳栖息地的人工招引繁殖和保护工作的朱宝光说,东方白鹳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国际濒危鸟类。当前,世界上东方白鹳的两大主要繁殖区,分别是俄罗斯远东的西伯利亚东南部,西至布拉戈维申斯克,南到兴凯湖,中国境内的繁殖地主要是黑龙江三江平原和嫩江平原地区。
朱宝光说,上个世纪,全球东方白鹳的数量在3000只左右,而经过这些年的保护,东方白鹳的数量不断增加。根据中国林业科学院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的最新调研数据,到目前为止,全球东方白鹳的种群数量应在8500只到9000只左右,比5年前翻了3倍。
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增长,反映了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对这一国际濒危鸟类的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鸟类学家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对东方白鹳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官方也为中国的东方白鹳保护,建立了相关的法律和规定,建立了许多保护区,以保护鹳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中俄自然环境差异导致保护策略不同
东方白鹳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开阔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泽地带,特别是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河流、湖泊、水塘,以及水渠岸边和沼泽地上,有时也栖息在有树木的水稻田边。
多年来,朱宝光一直与俄罗斯东方白鹳的保护区有交流和互访,对俄罗斯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很熟悉。他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地广人稀,有很多高大树木,在2010年之前,这一地区的东方白鹳主要是在天然巢繁殖和输压电塔上繁殖,没有人工介入筑巢工作。
相比之下,东方白鹳在中国栖息的自然环境就与俄罗斯差异很大。朱宝光说,中国三江平原在未开发前,本区域繁殖的东方白鹳数量大,为1000多对。但随着农业开发、社会的发展,东方白鹳的保护面临着考验,由于开荒、火烧、过度放牧和割苇等人类活动日益加剧,导致东方白鹳栖息地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中国鸟类专家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调研发现,东方白鹳体型较大,成年鸟类身长有1米多,繁殖时寻找鸟巢有一定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方白鹳的繁殖数量。于是,人工招引成为东方白鹳物种数量增加的有效措施。
东方白鹳人工招引的“洪河模式”
据朱宝光介绍,东方白鹳种群的繁殖期为4至6月,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作为候鸟从中国南方越冬地到达中国三江平原,3月下旬开始分散成对进入繁殖地。
为了恢复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开始尝试利用人工巢对东方白鹳进行人工招引工作。从1993年开始,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东方白鹳的人工招引工作,并取得极大成功,2004年开始架设三脚架人工巢,并获得成功。2021年,在三江平原繁殖的东方白鹳每年应该超过300对,这成为中国东方白鹳的繁殖中心。黑龙江省今年的东方白鹳繁殖种群至少1000只。
今年8月14日,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布《东方白鹳(2021年)科学考察研究报告》称,该保护区28年内,通过人工搭建289个人工巢,繁育了1748只东方白鹳,让这一国际濒危鸟类物种数量大幅增加。该保护区人工招引东方白鹳打造出了具有中国经验的“洪河样本”。
中俄联手同护“东方白鹳”物种
在中国,东方白鹳主要有两条迁徙路线,一是在俄罗斯繁殖的东方白鹳,进入松嫩平原,与在此繁殖的东方白鹳汇聚,沿松嫩平原、经吉林省莫莫格、向海,沿辽河流域,经双台河子和河北北戴河、天津南迁,到达江西鄱阳湖越冬。
另外一条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及三江平原繁殖的东方白鹳,在三江平原聚集,然后穿越长白山脉,到达辽东半岛,然后与松嫩平原迁徙的东方白鹳汇合,沿渤海湾向南迁徙,到达安徽、江苏、江西等省区的湖泊越冬。
俄罗斯远东地区每5年要开展一次濒危物种调查,其中就包括东方白鹳的种群调查,这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俄罗斯远东办来支持的调研活动。
朱宝光说,2005年,俄罗斯的兴安斯基保护区开始与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互访,发现天然巢分布不均匀,影响了东方白鹳的繁殖和栖息,中国的人工招引东方白鹳这一方法,对东方白鹳的种群保护有很大好处,可将其招引到更适宜的保护区地带进行繁衍,免受人为干扰。
2010年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阿穆尔州的兴安斯基保护区开展向中国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学习东方白鹳人工筑巢招引技术。
2009年到2019年,在中俄总理会晤机制框架下,中俄两国开展了跨国界的国际合作,中国东方白鹳人工招引专家每年都到俄罗斯远东地区,主要是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哈巴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指导人工筑巢,对东方白鹳种群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东方白鹳人工招引技术已向俄罗斯远东的其他保护区推广,他们利用当地丰富的木材,搭建起木制的巢,将东方白鹳引到更适宜地带栖息和繁殖,中国帮着指导搭建的人工巢至少有一两百个,他们也在多个保护区陆续自建。
朱宝光说,这些年,东方白鹳的种群数量有所增加,但仍属于国际濒危鸟类,其可持续发展,仍需更多国际关注。
This article is reprinted by the editor of this website for the purpose of transmitting more information. It does not represent the viewpoin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For content,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send a letter to nh@nhibs.com。This website has the final right to interpret this stat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