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望医疗」完成1.2亿人民币A轮融资丨将类器官技术应用于个性化精准治疗和新药研发
「丹望医疗」完成1.2亿人民币A轮融资丨将类器官技术应用于个性化精准治疗和新药研发
据悉,丹望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已于近日完成1.2亿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方资本领投,德联资本、昆仑资本跟投,上一轮投资方凯风创投、领衔健康基金持续追加投资。BMD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今年2月,「丹望医疗」还曾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丹望医疗」创始人、总经理李俊强先生表示,此次A轮融资将加速类器官标准化自动化技术升级,产能提高与优化、类器官临床试验开展、产品注册申报和拓展类器官新药研发服务业务范围。
「丹望医疗」是一家关注类器官领域的平台型公司,致力于将最新的再生医学类器官技术临床转化,应用于疾病的诊疗、新药筛选、肿瘤标志物开发与鉴定,进而为临床提供个性化治疗的新技术,为新药研发提供精准、高效、优质的类器官模型。
据公司官网介绍,类器官(Organoids)指利用成体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进行体外三维(3D)培养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组织类似物,能够最大程度地模拟体内组织结构及功能并能够长期稳定传代培养。其中肿瘤类器官指利用患者来源的肿瘤组织进行体外分离肿瘤细胞,并进行体外3维培养而形成的“迷你肿瘤”,可用于指导临床用药,药物敏感性数据也较测序结果更加准确。
「丹望医疗」创始人华国强博士表示,类器官作为患者 “替身”,建立一个肿瘤类器官模型就相当于在实验室复制了一个肿瘤患者,结合临床数据和药物敏感性数据,可以真正做到 “实验室患者 (Patient in the lab)”的复制建立。公司正在布局建立高标准的 “实验室患者”类器官库,希望依托多样化的 “实验室患者”群体,发挥类器官模型在新药靶点发现和验证、转化研究、类器官临床试验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
经过一年多发展,「丹望医疗」目前已建立了不同种类类器官自动化和标准化制备生产线,开展了胃、肠、肝、胰腺、肺、乳腺等肿瘤类器官的培养。公司首席顾问科学家Hans Clevers教授表示,期待在未来5年内,类器官能替代动物模型进行毒理评估,细胞系模型将被类器官逐渐代替。
This article is reprinted by the editor of this website for the purpose of transmitting more information. It does not represent the viewpoin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For content,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send a letter to nh@nhibs.com。This website has the final right to interpret this stat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