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数字化改革助推村级小微权力监督
浙江义乌:数字化改革助推村级小微权力监督
基层公权力监督,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9日,在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于杭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该省发布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成果,实现“掌上办事、掌上监督、掌上公开、掌上治理”四位一体的义乌“村务清廉钉办”平台成为其中之一。会上,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林毅介绍有关情况,并进行现场演示。
据介绍,该应用包含“治理端”和“服务端”两大端口。
其中,“治理端”整合了公章使用、务工用工、财务报销、村监会监督等事项,探索出了一条集“掌上办事、掌上监督、掌上公开、掌上治理”为一体的乡村治理新路子,让干部权力运行在制度里、流程里。同时,群众可从“服务端”提出意见建议,实现对村级小微权力的监督,“治理端”对小微权力事项实现了全流程闭环管理。
“一直以来,村级小微权力是纪律监督的薄弱环节,也是群众反映集中的领域。”林毅表示,数字化改革正带来明显变化。以村民盖公章为例,改革前,拒、拖、卡、慢等现象时有发生。改革后,群众通过浙里办等申请,不见面审批,有效杜绝用章乱象。
此外,义乌还构建了两问大家访、“监督一点通”应用场景,可直接将群众诉求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派发给各职能部门办理,构建问题收集、分办、反馈、评价工作闭环,实现群众问题反映一键通达、过程可追踪、结果可查询,及时将问题矛盾化解在最小网格内,推动了基层服务从“做没做”“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有效提升民众的获得感。
“村务清廉钉办”今年6月15日正式上线运行,目前在义乌市537个村社全域推行,使用人数达21.3万人,归集审批数据18万余条,产生预警9000余条。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效,当地农村信访举报总量同比下降81.3%,检举控告量同比下降71.4%。
数据显示,“村务清廉钉办”投用以来,反映务工用工、“三资”管理、“三务”公开等方面的问题零发生,新一届村社干部新任期内实现“零信访”,义乌上溪、大陈、稠城三个镇街实现零信访……
“数字化改革,让基层公权力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也让群众更好地感受到公平正义。村务清廉钉办是我们打造未来乡村的一个基础场景,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一个治理场景。我们将继续以数字化改革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林毅说。(完)
This article is reprinted by the editor of this website for the purpose of transmitting more information. It does not represent the viewpoin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For content,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send a letter to nh@nhibs.com。This website has the final right to interpret this stat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