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寄语新生:挑战权威、不断探索 走少有人走的路
科学家寄语新生:挑战权威、不断探索 走少有人走的路
挑战权威、不断探索、走少有人走的路。8月22日,在西湖大学开学典礼上,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该校副校长许田、该校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于洪涛三位科学家,对新生们提出了入学的三点嘱托。
8月22日,西湖大学2021级博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浙江杭州举行。这是西湖大学招收的第五期博士研究生,共313名,其中海外生源共60人,占比近五分之一。
西湖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从博士研究生起招,目前该校共有921位博士生。
在开学典礼上,西湖大学副校长许田如此告诫新生:希望从今天起,当你们遇到施校长的时候,不要叫“施校长”,而是叫“施老师”,或者直接叫“一公”。因为西湖大学是一个学术平等的地方,是一个挑战学术权威的地方。
作为许田口中“被挑战”的对象,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大学必须保护每一位科学探索者的好奇心,不计成败、不论得失地为探索者提供宽容和支持的环境。
他希望学生能不断探索,去超越自我、创造未来。一方面,要勇于质疑学术权威和传统科学观点,勇敢地与他人辩论,并且坦然地接受他人的辩驳;另一方面,要敢于发出“天问”,不断探索科技的前沿、拓展认知的边界,努力成为各自所在领域的引领者。
施一公表示,西湖大学想要带给世界的,不仅仅是能够改变人类目前困境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是将会影响人类今后五十年、一百年发展的重大原创理论,更是一代又一代对世界充满好奇、无惧无畏探索未知、同时心怀家国天下的栋梁之才。“我期待你们有朝一日,用自己的学识,造福社会、反哺父老乡亲、推动人类文明。”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于洪涛则从人生道路选择的角度出发,建议学生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许走在这条路上,你会觉得孤独,但如果坚信自己做的是对的、有价值的,那就坚持往前走。”
他教导学生,在科研的道路上,同样要做到开创而不跟随。为此,他还和学生分享了自己实验室的经历。在过去20多年里,于洪涛的实验室一直致力于细胞周期的研究。近年来,他们偶然发现控制细胞分裂的一个蛋白,对调控胰岛素的信号传导有重要作用。“这一意外的发现,使实验室有了一个新的方向,也在成熟的代谢与糖尿病研究领域走出了一条新路。”
于洪涛说,希望同学们保持对科学最纯真的兴趣与好奇,坚守自己的初心,拥抱科研过程中的偶然和不确定性,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完)
This article is reprinted by the editor of this website for the purpose of transmitting more information. It does not represent the viewpoin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For content,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send a letter to nh@nhibs.com。This website has the final right to interpret this stat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