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鬼节”鸭市火爆 民众从盼美食到盼团圆
广西“鬼节”鸭市火爆 民众从盼美食到盼团圆
8月21日农历七月十四,是广西民间最受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元节,也称为“鬼节”。广西人过“鬼节”必吃鸭,本地有“没有一只鸭子能过七月十四”的说法,各地散发出十足的“鸭力”。
在广西柳州市最大的鸭市——柳州海吉星家禽交易区,迎来一年中鸭子销售最火爆的时节。白鸭、麻鸭、青头鸭、香鸭、西洋鸭等品种,在此起彼伏的“嘎嘎嘎”声中达成交易。无数零售商贩凌晨到此进货,白天送到距离民众餐桌最近的菜市售卖。
韦宏刚在鸭市摸爬滚打了14年,在他的档口,一车1000多只鸭子,不到一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每年就是这个时候最旺,几天能卖一两万只鸭,是平时的两三倍。”29岁的韦宏刚介绍,他和哥哥从摆地摊做起,为了找到品质好的鸭子,经常往广西各地跑,才能保证货源稳定。
记者从柳州海吉星了解到,8月19日至21日,该市场鸭子总交易量超过20万只,占柳州市场份额八成以上,鸭子价格较平日每斤上涨约2元人民币。
柳州市柳江区成团镇龙头屯58岁的韦小曼早已买好了鸭子,和丈夫从早上开始准备节日的饭菜,等着她的两个弟弟带着家人回来团圆。
“我们家人都爱白切鸭,蘸上鸭酱很好吃。”韦小曼笑着介绍,小时候因为条件有限,只有过节才能吃到她最喜欢的鸭腿,很期盼过节。家里每年都提前养好鸭子,过节时兄弟姐妹一起给鸭拔毛,“最怕是碰到换毛鸭,细毛很多,蹲到腿脚都麻了,还拔不干净”。
为何在“鬼节”一定要吃鸭子呢?有一种说法,传说在很久以前,人们从春天开始养鸭,到中元节这段时间鸭长成。因为以前生活比较贫苦,只有到节日才舍得杀鸭子吃。
还有古老的传说给必吃鸭子“站台”。传说鸭子是驮往逝者过奈河桥到阳间与亲人相聚的,在农历七月十四这天要大量宰鸭。也有人说,“鸭”就是“压”,吃鸭子就能压住这天来游走觅食的鬼魂了。
两盘白切鸭配鸭酱摆在餐桌中间,扣肉、白切鸡、牛肉等成为配角,这是韦小曼和丈夫准备的团圆饭。让韦小曼略有遗憾的是,因为疫情原因,在南宁市的妹妹不能回家过节。
“现在日子好过了,鸡鸭鱼肉平时都能吃到,不用刻意等到节日。”韦小曼说,如今过节不是期盼吃什么,而是期盼家人能够团圆开心,“但是一定要吃鸭子,没有鸭子怎么是节嘛”。
和韦小曼家一样,广西家家户户在这天团圆。鸭子被做成白切鸭、啤酒鸭、莲藕炒鸭、醋血鸭等口感不同的美食,在一桌桌团圆饭中诠释着家的温暖。(完)
This article is reprinted by the editor of this website for the purpose of transmitting more information. It does not represent the viewpoin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For content,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send a letter to nh@nhibs.com。This website has the final right to interpret this stat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