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hai Credit

南海学分

报告解析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压力之下实现“双碳“目标

2021.05.27 11:33:11 Author:南海国际教育
Share

来源:中国新闻网

 

报告解析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压力之下实现“双碳“目标-南海国际学分银行

 

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CBCSD)26日在京召开第十七届可持续发展新趋势报告会,会议以“‘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并发布《2021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报告,从十个重点领域探讨了当前企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新趋势,为企业应对风险与挑战、把握发展机遇提供支持。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参加会议并表示,企业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紧紧依靠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筹发展;着眼“双碳”目标,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展现新的作为和担当。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彭华岗出席会议并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国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商企业大有可为重任在肩。

 

2021年以来,全球经济受疫情等影响仍在复苏中,可持续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工商企业如何发挥自身创造力,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助力解决全球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2021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报告进行了详细解析。

 

趋势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工商企业面临巨大压力。报告认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雄心前所未有,推进实现碳中和目标,电力行业将发挥重大作用。支持绿色低碳电力发展,需要激励政策、绿电采购市场机制和金融工具予以支持。

 

趋势二是全球产业链风险加剧,企业加快调整供应链布局。报告认为,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带来持续深刻的影响,供应链安全是各国经济复苏过程中的首要目标。企业积极调整供应链布局,多元化、平台化、数字化、绿色化成为新趋势,确保供应链效率、安全、稳定三者平衡至关重要。

 

趋势三是破解发展瓶颈,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报告称,数字技术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企业应加速适应新生产模式与消费方式的转变,实施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引领行业及产业链转型升级。

 

趋势四是技术创新成为突破制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驱动力。报告表示,技术创新是低碳发展的重要保障。新能源、新基建、智能化等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加速低碳发展,企业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创新与转型。

 

趋势五是ESG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绿色投资成为资本市场重要力量。报告指出,经济绿色复苏的需要、信息披露政策支持及金融监管加强,推动ESG投资发展,ESG投资环境初步形成,但ESG投资的数据基础和评估体系等仍待改善,投资范围有待向全产业和行业推广。

 

趋势六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商企业大有可为。报告称,2021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新的目标和行动指南,更多企业会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ESG管理体系。

 

趋势七是推进环境与气候协同治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重要性凸显。报告认为,环境保护制度、气候治理目标、碳交易市场启动等因素对企业环境管理、信息披露提出更高要求。企业推进绿色生产、节能降碳,创新和发展空间巨大。落后产业和产能将加速淘汰。

 

趋势八是塑料等固废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循环经济体系重点领域。报告指出,塑料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地球生命健康,循环经济模式提供解决方案。我国积极开展塑料等固废治理和资源化利用,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领先企业则积极探索和开展塑料包装等产业循环发展。

 

趋势九是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科技农业加速发展。报告认为,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科技农业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企业应持续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视种子安全和种质资源开发与保护,进一步提升农业和食品产业竞争力。

 

趋势十是可持续生活理念引导消费和生产方式变革。报告称,可持续生活方式对企业可持续生产与发展起正向激励作用。企业和个人应积极践行可持续生活理念,以全生命周期理念指导和管理生活方式与行为,发挥资源最大价值。

This article is reprinted by the editor of this website for the purpose of transmitting more information. It does not represent the viewpoin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For content,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send a letter to nh@nhibs.com。This website has the final right to interpret this statement.

Source of material:Nanhai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