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比较优势,产业协同共赢
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比较优势,产业协同共赢
发挥比较优势 产业协同共赢(经济新方位·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需要率先突破的领域之一。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加快落地实施,为京津冀地区带来发展新机遇。2020年,京津冀三省市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新开工及续建的62个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约1300亿元。
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有哪些亮点,如何继续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推动产业协同走向深入,记者在三地进行了采访。
北京——
疏解非首都功能
优化结构布局
低噪声车厢、障碍物探测报警、能够杀菌消毒的空气净化装置……4月27日,一列红白相间、充满“智慧”的地铁列车在京投装备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正式下线,将服务于浙江省绍兴市第一条地铁线。
记者在总组装车间看到,高高架起的黄色平台上,一节节车厢正在流水化作业。车间上方是巨大的生产进度显示屏,上面实时更新着月订单、周工序等完成率,水电气能耗也一目了然。作为目前保定市从北京引进的建设体量最大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河北京车各车间的智能制造、自动化设备占80%以上。
河北京车总经理杨利军介绍,该项目总投资达45亿元,规划产能1300辆城市轨道车辆,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0亿元以上。
投资体量大、带动作用强,这样一个“香饽饽”如何落户保定?
原来,京车项目需要占地1500亩,建设长2.2公里的整条试车线路。对这样一个“巨无霸”项目,拥有广阔发展纵深的河北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
“布局在这里既能实现北京资金、技术等优势资源的辐射与输出,又能发挥河北在区位、空间等方面的承载优势。”河北京车的投资方——北京京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燕友说,“河北京车与生俱来就有着强烈的‘协同发展’基因,它的诞生正是京津冀三地立足各自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着力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和空间格局,实现互利共赢的结果。”
从2018年开工建设,到如今基地生产的首列车下线,总共用了不到3年时间,飞速成长的河北京车项目先后获得绍兴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北京轨道交通11号线等一大批生产订单。
“我们还以京车项目为中心,进行了‘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保定满城区委主要负责人介绍,当地瞄准京车11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推动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在当地落地生根。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7年来,三地的产业疏解转移和对接协作步入快车道,区域产业链加快形成。“疏解非首都功能,既是减轻北京的‘大城市病’,让首都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同时也让疏解出去的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实现发展升级。”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表示,“我们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合理布局,加快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布局。”
天津——
构筑良好生态
壮大产业集群
驶出京津塘高速两三公里,几栋玻璃幕墙建筑远远矗立,这里是滨海高新区信息安全产业园,也是天津正在打造的“中国信创谷”。
在飞腾、曙光等一批业内领军企业带动下,产业园形成了“IT基础设置—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网络信息安全—信创+服务”的全链发展,更聚集了千余家信创产业的上下游企业。
“这也是企业总部选择这里的原因。”2020年3月,麒麟软件有限公司落户产业园,副总裁、高级工程师李震宁说,天津区位优势和成本优势明显,“操作系统的产业生态环境不同于硬件生产企业,它高度依赖于产业的上下游生态环境。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密集入驻滨海新区,形成规模化、集群化的信创产业生态,有开放的应用场景用于实践来支持企业的发展。”
“我们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李震宁回忆,多年前刚开始做自主操作系统研发和产业化时,人才团队主要是在北京汇聚,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天津的人才加速集聚,也具备了相应的产业生态环境,方便企业跨区域开展系列产业化工作。“出现了产业协同、科技创新、人才融合、合力共赢的大好局面。”
如今,李震宁每月都要往返京津多次。“两地的布局是根据各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资源适配。”比如飞腾总部在天津,就围绕麒麟操作系统+芯片生态体系组合进行研发和产业化,北京公司也根据当地信创产业布局特点,进行软件研发和生态布局。
3月,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项目启动仪式在滨海新区高新区举行。项目建成后,将为信创龙头企业提速升级、动能转换提供载体和平台。截至目前,滨海新区信创产业整体规模近460亿元,已成为天津信创产业发展核心区域。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以信创为产业创新的主攻方向,加速产业谋划布局,着力构建良好产业生态,不断壮大信创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助推天津高质量发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尹继辉说。
河北——
积极承接转移
助力转型升级
51秒,可以做什么?位于河北省沧州市的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满产状态下,每51秒就有一辆汽车驶出生产线。
步入车间,一排排明黄色的手臂式机器人正灵活运转。机械臂不停“挥舞”,不一会儿,一个完整的优质车身下线,被机械装置运往下一道工序。
高度信息化、高度自动化、高度网络化……“立足打造智能工厂,我们实现了100%冲压自动化、100%车身焊接和涂胶自动化、100%涂装喷涂自动化、100%总装柔性化生产。”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厂长武兴介绍。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河北省引进落地最高质量、最大体量的产业协同项目,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已累计生产汽车超58万台,产值超440亿元,纳税超26亿元。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已经成为我们的支柱产业。”沧州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兰丕禄说:“工厂的落户,对加速沧州产业转型和优化结构调整、拉动三产发展、带动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城建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带动下,42家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当地聚集发展,建成汽车及零部件项目200余个。
去年5月,随着沧州在全国首开主城区自动驾驶载人测试路网,当地计划引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我们将加强与京津汽车产业合作,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体系。也将实施重大技术研发专项,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发展。”兰丕禄说。
全省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2.6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62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13年的11.8%提高到2020年的19.4%,数字经济规模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0%……
“我们通过积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利用北京科创资源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力地促进了河北高质量发展。”河北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抓好重点承接平台建设,提升对京津产业转移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同时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巩固和优化一批上下游关联度高、在国内国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This article is reprinted by the editor of this website for the purpose of transmitting more information. It does not represent the viewpoin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For content,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send a letter to nh@nhibs.com。This website has the final right to interpret this statement.